
7月16日至17日,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骄阳似火,一场“以赛促学、以技强能”的畜牧业盛会——2025年巴州肉羊、肉(奶)牛繁殖员技能大赛暨肉(奶)牛人工授精技术裁判工作在此火热开展。公司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肉牛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高庆华教授、方翟副教授、宋鹏琰副教授受邀担任赛事裁判,与来自巴州各县市的36名畜牧业“尖兵”同台竞技、共话技艺,为推动巴州畜牧业专业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与人才活力。

作为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,巴州肉羊、肉(奶)牛产业既是农牧民增收的“主引擎”,也是乡村振兴的“硬支撑”。近年来,随着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《新疆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等政策落地,巴州正加速从“畜牧大州”向“畜牧强州”跨越。而此次技能大赛,正是落实国家“人才强牧”战略、培育“懂技术、会操作、善经营”新型职业牧民的关键举措。
赛场上,36名选手围绕肉羊、肉(奶)牛人工授精核心技术展开激烈比拼:从精液解冻、活力检测到输精操作,从操作规范到效率把控,每一个环节都精准对标行业标准。“这次比赛不仅是技术的‘大阅兵’,更是学习的‘大课堂’。”参赛选手张亮感慨道,“专家评委的现场点评,让我们更清楚了‘差在哪’‘怎么改’,回去后要把学到的技术用到实际生产中,带动更多牧民一起提升!”


“技能大赛不是终点,而是产业升级的起点。”高庆华教授表示,“通过比赛我们发现,巴州基层繁殖员的基础操作已较为扎实,但在‘精细化、标准化’上仍有提升空间。未来,我们可以依托公司技术优势,为巴州定制‘繁殖员技能提升培训包’,推动技术从‘赛场’走向‘牧场’。”(文:方翟,摄:宋鹏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