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,贯彻落实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》《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(2021-2035年)》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,2025年6月29-30日,公司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肉牛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高庆华教授、焦海宏副教授、方翟副教授应喀什地区畜牧工作站邀请,赴喀什地区伽师县开展为期两天的“牛胚胎移植及性控冻精应用技术”专题培训。此次培训紧扣“科技强农、产业兴边”主线,既以前沿技术赋能喀什肉牛产业提质增效,更以“扎根边疆、无私奉献”的胡杨精神为纽带,书写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与边疆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篇章。
喀什作为新疆肉牛主产区之一,肉牛产业既是当地农牧民增收的“主渠道”,也是推进兴边富民、促进民族团结的特色支柱产业。然而,受限于传统养殖技术水平,当地肉牛良种繁育效率、母犊率及疫病防控能力亟待提升。此次培训聚焦“卡脖子”技术需求,三位专家以“理论讲解+案例实操”相结合的方式,系统讲授了肉牛胚胎移植技术、肉牛性别控制技术、肉牛疾病防治技术及肉牛人工授精技术四大核心模块,为参训学员送上“科技工具箱”。



正如胡杨以坚韧姿态守护边疆生态,公司专家团队亦以“科技兴农”的初心扎根边疆沃土。此次培训中,高庆华教授结合喀什气候特点,现场演示胚胎冷冻保存的关键参数调整;焦海宏副教授针对牧民实际操作难点,用维吾尔语编写“性控冻精使用口诀”;方翟副教授则联合当地畜牧站建立“技术跟踪台账”,承诺后续通过线上平台持续解答养殖难题。“我们不仅要教技术,更要留下一支‘带不走的队伍’。”培训尾声,三位专家的一致表态,正是胡杨精神“扎根边疆、奉献为民”的生动注脚。
据悉,此次培训覆盖喀什地区12个县(市)的畜牧技术骨干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及养殖大户50余人,建立技术交流微信群1个。喀什地区畜牧工作站负责人表示:“此次培训不仅带来了‘能见效’的技术,更带来了‘愿扎根’的情怀。我们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,推动肉牛产业向‘良种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’迈进,让边疆的‘牛产业’真正‘牛’起来!”
从东海之滨到昆仑脚下,从实验室到养殖棚圈,公司专家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:新时代的“胡杨精神”,不仅是耐寒抗旱的生命力,更是科技报国的使命感;不仅是扎根边疆的坚守,更是赋能产业的担当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,他们正以科技之力为笔,以胡杨精神为墨,在边疆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答卷。(文:方翟,摄:方翟)